• 红黄蓝橙紫 炫舞绘人生 —— 记当代青年艺术家董勍

 迈阿密报道.jpg

               (2014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 美国当地媒体报道)

       有这样一位画家。他不局限绘画材料,油画、水墨随心所欲。更不拘泥于创作某一个题材,中国古代神话、远古先民图腾文化仪式、宗教、非遗、人物、社会……,他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风格各异、题材多样。哪怕再喜欢的题材,也绝不反复单调的画。几十年亦如此,洒脱随意。以独特的视角,把对生活的深刻“所感”,对人文的深情“所悟”,小我与大我的交融,有形与无形的混化,吐胸中之造物,写脑中之符号。借五彩画笔寄天地万物,陶咏乎我!是以感怀越深,画笔所到处越真、越神。这便是当代青年艺术家、画家董勍先生遵循的画理。
       一个温暖的午后,走进董勍的画室,在红黄蓝橙间开聊。他不光能画,还亲切善谈,且不乏幽默。
董勍出生于湖北武汉。有年,在如何“择业”时面临了多种选择。大姨父吴玉清要他习武强身,长大从军报效祖国。小姨父陈剑雨见他模样比较帅气,想他学表演投身电影事业。小姨向前则建议他学习写作,从事文学工作。几番争论,最终子承父业,学画画。成了实实在在的“艺二代”。他父亲董立是上世纪50年代较早受苏派影响的油画家。董勍自幼年起,就开始耳闻目睹油、国、版、雕等各种艺术。五岁便在父亲的培养下,开始学习绘画。
       背上书包,上学后的课余时间,几乎都在父亲的画室度过,一呆就是十年。88年,从上美院附中起,董勍就喜欢上了符号化的带有象征意味东西:岩画、彩陶纹、青铜纹饰、画像砖纹饰、汉瓦当等。
       94年初,在美院上大二的董勍。再也按捺不住创作欲望了,由于较早接受原文化图像符号的影响,于是查阅了许多的考古文献,阅读民间故事。仅用四个月的时间,就创作出了一套十六幅油画绘本作品,《饕餮》。以炎黄帝为背景,传说中蚩尤的故事为线索,引出夸父、女魃、风后、玄女等远古神话的形象。《饕餮》同年参加学院的优秀作品展。二十出头的小伙儿,面对湖北省电视台记者的镜头,对作品的创作思路侃侃而谈。
       当时的中国当代艺术正逐渐回归理性,都在寻找与国际接轨。而他却一头扎进只有一台电扇的闷热画室里,汗流浃背,与画中的青铜彩陶汉砖的纹饰对话。
       运用东方古典的生命符号和图式,完成早期作品对神秘主义形式的追求,一直是董勍九十年代创作的主脉。他的脑子里充满着中国古代的神话、宗教、远古先民的图腾文化仪式,对生命的种种寓意。接连又创作了《伏羲伏羲》《莲花生》《青铜系列》《盛宴》《时空》等作品。
       文化、文明是一段段的历史轮回,当一个时期的文明发展到瓶颈时,新的变革方向往往要回到起点,寻找他的灵魂。这样的思索经常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里体现。他不断地用画笔在画布上提问、前行。
     《时空》是一幅365×120cm的大画。描述的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画面的横向起点,一个人在看整幅画,看画人又进入整幅画时间的
长河,穿越时空,到画面最后出现一条长龙……画面从远古的东方岩画开始,顺历史脉络出现:彩陶、春秋、青铜时代;山海经里的各种奇异鸟兽与人物;古代发源起的民间图案;先秦到汉唐的佛教造像,米开朗基罗的思维,敦煌壁画式的构图,仿佛一部气势磅礴的历史史书。
《时空》 365×120cm 丙稀 油彩 1996.jpg     

  

笔墨当随时代,艺术须为生活。画家不去写生,如同厨师不去品尝。何以让食客们大快朵颐!董勍从小就被父亲带着观看各种流派大师的作品与展览,拓展眼界。成年后,他的足迹遍布祖国、世界各地。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陈立言先生这样评价他:从无到有为造,从有到无为化。人世沧桑,自然规律,莫不如此,千变万化,取之不竭。画家以造化为师才能得情、理、智、趣于笔下。给读者以启示。董勍年届不惑,在艺术探求的路上,笔涉中西,有坚实的功底,也不乏创造的才情。小成已得,大成在望。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对画家的基本要求这。可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一要求似乎成了奢侈。画家们外出观察生活、写生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短。董勍虽然主修油画,但国画大师黄宾虹的画论精髓深入他心,他一直铭记黄老的四句话:“登山临水、坐望苦不足、山水我所有、三思而后行”。在写实的基础上,去变化对象的状态,使其突出动人。当前如此大环境下,他的勤奋实属难能了!
        在艺术上,先后有几位大师对董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米开朗基罗画面的宏伟力量,毕加索的结构、马蒂斯的颜色、米罗的开放观念,以及东方大师石涛和黄宾虹的画论,都启发了他对空间自由的掌控能力。
        1993年、2012年、2013年、2014年,董勍先后四次进藏。层叠的群山,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杂质的白云、青葱的山坡、无一飘浮物的河流……让他驻足忘返,创作多幅作品。
        2013入川西藏区阿坝州,与贡巴拉卡寺主桑吉益希活佛,和觉囊派第四十七代法王健阳上师结缘,得以住下十数日,清净思绪,近距离感受纯原生态的一草一木的气息与神脉,既与山川交朋友,又拜山川为师,心里自自然然,与高原气脉产生感情。搜尽奇峰打草稿,在大自然中创造了系列油画作品:《河边的经幡》 、《曲嘎寺》 、《雪木达的山路》等,这一系列参加中信拍卖,已被喜爱它们的藏家收藏。
        2014年入西藏采风,董勍用游走和浏览的方式,宏观地体验高原整体的气魄,用大笔在无拘无束中尽情地涂抹,在扑朔迷离的色彩、光线和复杂多变的空间结构中抒发感受、描绘幻象,充满激情色彩的《西藏印象•幻系列》便一气呵成。这一系列所表现的山水非现实的山水,是他心中的山水,发而为理想之实现。其笔墨之道,用意为上,“不过意思而已”!
        这些成熟期的作品充分反映了董勍把西方油画艺术自然地回归到中国传统这条主线,而这种回归又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而是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审视下的回归。他那酣畅淋漓的色彩所蕴含的东方意蕴令人沉醉。
        这一系列被邀请参展,2014年美国迈阿密举办的巴塞尔国际艺术展。其中《西藏印象•幻系列Ⅰ号》被美国顶级藏家收藏,《西藏印象•幻系列》获奖。“第十三届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Miami Beach”迈阿密会展中心A-3-A6 2014迈阿密
 

     迈阿密展.jpg  

         董勍对生活、人文的观察宏观又细腻。表现的生活图景、人物形象,不是单纯的所见,是对其灵动的感悟。无论是开国元勋,还是普通劳动者,都是笔到韵到。即使是某个瞬间的表情也是神形具备。
        2003年 《秋食》入选湖北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油画展湖北省展”。

        2006年董必武诞辰120周年书画名家邀请展上,他的国画人物肖像《董老像》,描绘了一个和蔼、亲切、活灵活现的董老。该画同年被董必武思想研究会永久收藏。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没有抢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每听一次这首歌,董勍就激动一次。抑制不住的背起画箱,去姨夫的军营写生。画了几张正规军人抗抢的草稿,总觉得差点儿什么,便跑去与解放前参加过游击战的老人聊天,看到老人讲述回忆打鬼子时,满是沧桑骄傲坚定的双眼时,瞬间灵感迸发,《我们都是神枪手》一挥而就。其身后的风起云涌的天空推动着红亮亮的革命火焰,民兵队员紧握钢枪的双手映照的红通通。
        2005年《我们都是神枪手》在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联主办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美术作品展湖北省展”展出,作品同时编入省教育厅、省文化厅,《湖北省高校第二届美术大展优秀作品集》。

       《午餐》描绘的是三个进城务工者的简单午餐,他们给城市人的生活带来便捷,累并快乐着。他们挣钱供子女上大学,不久后也是城市人了。
        2007年 油画《午餐》获湖北省文化厅主办的第十二届“楚天群星奖”铜奖。作品编入《第十二届楚天群星奖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集》。
        2009年,油画《午餐》在湖北省文化厅主办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成长•湖北省画院优秀作品展”展出。作品编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成长•湖北省画院优秀作品集》。      
        2010年,油画作品《午餐》,在7月23日湖北日报15版登出,作为配图采用。

       《民工•城市》里的各自安好,互不相扰,为不同的目标静候列车载着他们驶向目的地。
        2004年油画作品《民工•城市》获湖北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主办“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第十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佳作奖。作品编入《第十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览作品集》。
        2008年《民工•城市》获得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联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伟业铭记-湖北省人物画展”优秀奖,作品编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湖北省画院创作研究成果作品集》。

        《藏族青年》的父辈们,农奴翻身做了主人。在共产党的富民政策下,小青年们也潮起来了。    

        除了现实主义题材,董勍也有一些作品对画面的视觉感和当代性做着思考和创意,如《表情系列》、《街区系列》等。
        表情系列里的《Susan》,有一副长着外星人的脸,和一双空洞黝黑的大眼睛。她的神态传递给人的感觉比较奇特,眼睛象一面湖水,鸟巢似的头发和她倒三角的脸型,看上去有点象只鸟,这副画用的几乎没人用的正方形画布,从中轴线对折,感觉是很另类的。
        《blue rain》,蓝色的雨啪啪的打在两个女人脸上头发上,激起她们兴奋的情绪,做出人在麻木中偶尔被某种外界的东西刺激一下的表情,其实人都希望在平淡生活中来些可以让人兴奋的东西,可以让人从迷醉中清醒一点,要不活着太单调了,这幅作品受邀赴英参加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国际年展,并被藏家收藏。   
       《天使的翅膀》,她的两只隐放在背景后的手,象萎缩在背后枯干的翅膀,联想到折翼的天使。画面近似单色,除了脸上的绯红和抹胸的绿。背景的深色流淌到她的身上,画面传达出一种带有梦魇般的的视觉语言。
       《街区》系列,董勍有别于其他类似题材总是描述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热闹景象的手法,而是去呈现街道在浮华、喧嚣过后的寂静,流星般划过的汽车尾光,昏黄落寞的路灯,黑白相间的生命线。在万籁休憩如梦后,它们仍默默的照亮、安全着还在夜行的人们。摒退黑暗里蠢蠢欲动的鬼魅魍魉。不让夜行的人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

        一副画不可能展现生活的全部,艺术家对题材的筛选、提炼、描绘,非深刻的洞察力不行。形成的作品,真正艺术地表现生活的典型。董勍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此。
        没有创新的艺术不是好艺术。一种题材反复的画难免乏味。就一般艺术来说,处在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风尚。而一种艺术,一个时期又有其独特的题材。董勍就将民族的艺术语言,在小小的画面上里得到深刻、恰到好处的体现。每副作品里浓浓的民族风情叫人神往。
        表现湖北恩施、宜昌土家族的《山舞》,是每家的老人百年归去后,后辈精壮的汉子们,没有哀伤豪哭。他们点燃柴火,围着火堆,用夸张的舞蹈扭去悲痛,跳出对生命永恒的渴望、子孙后代生生不息的祈望。
        《追逐太阳的人》看得笔者血脉贲张!太阳初升的清晨,勤劳朴实的土家族人,抡圆双手、迈开大步,在幸福生活的大道上狂奔。笔墨间流透出劳动人民对追求美好生活的莫大热情。作品语言平实,用色单雅,墨色墨气与人物的肢体形象相得益彰。
       京剧艺术这一国粹,在2010年11月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董勍认为京剧艺术不应只放在博物馆里供人们瞻仰和怀念,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大潮中,同样需要发展与革新。他于是在2009年就开始创作《大京剧》系列。让他为积累了多年的思想、情绪、色彩找到了爆发点。创作初期,为了搜集素材,每天跑京剧团和舞台,无论酷署隆冬必到。弄得京剧团不少人很奇怪!这个年轻人怎么天天跑只有老人才来的京剧团?来了之后呢又不安静的坐着看戏?观众席里跑来跑去,有时居然窜到后台去了!还引得观众席上的老人们窃窃私语……
       《大京剧》系列延续了他对东方文化符号的表达和探索。一改以往描绘京剧人物的作品静立或人物摆造型的方式。把角度放在人物神态、服饰、动作与光影之间产生的感受上,借鉴DV镜头映像的视觉效果。用“新影像现实主义画风”、和“动态的手法捕捉不容易捕捉到的发生”、用“五彩斑斓”的动感色彩,把《醉东风》《中国四大武旦》里的巾帼英雄描绘得飒爽英姿、惊艳炫目。大有“两兔徬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的气势。
        京剧系列里的作品《醉东风》,《中国风•武旦》2012年受邀赴英参加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国际年展时,被英国藏家收藏。
        2014年《大武生》系列受邀参加台湾两岸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
        2010年《中国风•炫舞》等五副作品受邀参加“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亚运当代艺术展”。
        2009年《东风破》入选湖北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第十一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作品编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第十一届湖北省美术作品集》。 
        湖北美术院副院长,硕士导师,九十高龄的中国著名油画家刘依闻先生这样评价他:董勍的作品通过长期深入体验生活,风格大气,富有创新思想,既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和技巧,同时又有变化,色彩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让人过目难忘!
        董勍,不是一个单靠技法做画的画家。他在用生命的概念,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诠释自己的作品。不会单独表现自然画面的静态的画面,还要彰显生命精神的状态;不单独描绘口之所出眼之所见,也要显现心之所思意之所游;决不追求说他本人创作了艺术作品,而是力争做到他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正值壮年的董勍,生活、思想、语言艺术已然成熟,但成熟不是终点,更不是结束,是人生创作的又一个新起点。董勍――一直在路上……笔者期待他更多的优秀作品问世,艺术之树长青。


 

 

Top

微信二维码